乐冠国际

深博奇棺炸出史前大料: 中国夏朝有虞氏人分两路西征埃及和印度!
乐冠国际
你的位置:乐冠国际 > 新闻资讯 >
深博奇棺炸出史前大料: 中国夏朝有虞氏人分两路西征埃及和印度!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1:41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目前,在深圳博物馆《抟泥化万物——古代东西方文明中的陶瓷艺术》特展,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陶器,如下所示:

这个陶器看起来有点萌萌哒,但实际上是一个陶瓮棺,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000年,来自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。

说到瓮棺,当然就要说到有虞氏。

因为按照《礼记》中“有虞氏瓦棺”的记载,使用瓮棺葬的风俗是有虞氏的特色。

那么,有虞氏人的瓮棺,怎么会在三千年前出现在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呢?

答案显而易见:最晚三千年前,已经有中国的有虞氏人来到了这里。

记住,三千年前,这仅仅是最晚的时间下限。

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斯瓦特河谷这个地方有什么特殊之处,能够让中国有虞氏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,而且最后还葬身于此。

斯瓦特河谷,古称“乌仗那”,Udyana,位于犍陀罗北部山区,沿斯瓦特河流域延伸,是犍陀罗文化圈的北部边缘。

法显和玄奘西行的时候,都经过这里。

先看看法显的西行路线图,下图箭头里面的“乌苌”就是斯瓦特河谷。

再看看玄奘的西行路线,去的时候也是从这里去的。

所以说,如果是走陆路的话,斯瓦特河谷几乎是在中国到印度河流域的必经之路上。

这也意味着,比法显和玄奘还要更早至少千年之前,已经早就有中国人来到了斯瓦特河谷。

这批人,是什么人?

网上搜了一下,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双联红陶罐,也是斯瓦特河谷出土的,距今大约3500年。

嗯,抱雪斋看着这个罐子很眼熟,于是找到了下面这个图片,平凉博物馆的红陶罐。

不能说十分相似,只能说一模一样。

齐家文化,分布于我国西北的甘肃、青海和宁夏等地,年代距今大约4200—3600年,相当于是夏朝的末期。

齐家文化发现了很多双联罐,年代都比斯瓦特河谷的那个早。如下列图所示。

齐家文化的双联罐,并不是最早的,而是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里面就有了,如下图所示。

马家窑文化的双联罐也不是最早的,而是从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,这是郑州大河村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双联壶。

这个大河村的彩陶双联壶,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类型,距今大约5500年。

更妙的是,大河村遗址,早期发现了大量有虞氏的瓮棺葬,但是越到后来瓮棺就越少,显示原本居住在这里的有虞氏人离开了郑州大河村。

这批有虞氏人去了哪里?

抱雪斋说过,有一批人坐船从海路去了埃及。

大约5500年前,埃及还处在涅伽达文化时期,尼罗河畔开始出现大批中国有虞氏人独有的瓮棺葬。

埃及的涅伽达文化二期,发现了这个双联罐,距今大约5200年,如图所示,对比一下郑州的那个,不能说十分相似,只能说一模一样,百分百就是抄的中国作业。

当然,这波从海上航路去埃及的有虞氏人,并不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。

重点是,走陆路的这波人。

抱雪斋早就说过,海上航路的开通要比陆路早得多,海上文化传播的速度也比陆上快得多。

走陆路的有虞氏人,先是往西去创造了马家窑文化,接着再往西去创造了齐家文化。

再往西,这才到了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谷。

夏朝结束之后,他们给斯瓦特河谷带来了齐家文化的红陶罐。

结果发现,这里早就被走海路的那波人捷足先登了。

哈拉帕文明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古城,到处都留下了中国有虞氏人从海路运过来的陶器。

哈哈。

本文为抱雪斋虞夏万年论系列不造第几回,欲知前事后事如何,且看上下回分解。